智庫建議

李含 | 我國冰雪產業的現狀、問題和建議
發布日期:2022-03-03 作者:李含 信息來源:中咨智庫 訪問次數: 字號:[ ]

2015年,在申辦北京冬奧會期間,中國做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莊嚴承諾。在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夕,國家體育總局《“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為24.56%。如今,冰雪運動已經北冰南展西擴東進,形成了東南西北遙相呼應、四季經營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開花的新格局。對于我國冰雪產業來說,“三億人”不僅是一個顯示冰雪運動普及的數字,更是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

一、冬奧會助推冰雪產業駛入快車道

冰雪產業是在冰雪資源開發的基礎上形成的特殊資源型產業,覆蓋范圍廣,產業鏈龐大,主要包括冰雪服務業、冰雪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業和冰雪場地設施建設業三大類。其中,冰雪服務業是冰雪產業的核心,包含冰雪場地運營、冰雪賽事服務、大眾冰雪運動及培訓、冰雪旅游等。冰雪服務業呈金字塔結構,包括位于塔尖的由冰雪精英參與的競技表演,以及位于塔身的由普通大眾參與的冰雪休閑運動。

借助申辦冬奧會成功的東風,我國冰雪產業抓住契機,實現了迅速發展,《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1)》顯示,2015年至2020年,中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從2700億元增長到6000億元。目前,以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運營、裝備制造、冰雪旅游為主要內容的冰雪產業體系已初具規模。

(一)申奧成功帶動冰雪產業提速發展

我國冰雪產業起步于1951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下發《關于青年團組織參加1951年冬季體育運動工作的指示》,要求華北、東北等地區在冬季積極開展冰上運動。到2002年,楊揚獲得鹽湖城第十九屆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軍,冰雪產業開始有了一定的市場認可度。

2013年,中國奧委會正式致函國際奧委會,以北京市名義向國際奧委會申辦2022年冬奧會,由北京市承辦冰上項目的比賽,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承辦雪上項目的比賽。2015年7月,北京、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主辦資格。隨后,國家先后發布《中國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等政策,從冰雪細分產業各個角度闡述未來冰雪產業發展目標及方向,全方位支持國內冰雪產業發展,中國冰雪產業火熱爆發。

北京冬奧會籌備相關工作在各類媒體持續升溫,為冰雪運動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冰雪運動消費者、社會組織以及相關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北京冬奧會盛宴,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冰雪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行業研究發現,國外經驗表明,舉辦冬奧會是普及國民冰雪體育運動的最佳時期。例如,美國以普萊西德湖冬奧會為契機大力推廣滑雪運動,此后20年間美國滑雪人次從530萬飆升至5030萬,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8%。

(二)綱領性文件指導“三億人上冰雪”

2016年5月5日,由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以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動冬季運動發展,“大力普及冰雪運動項目”被寫進“十三五”規劃。同年,國家體育總局實施《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0年)》,對推廣普及大眾冰雪運動的形式、方法等提出可行化發展思路。

2018年9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廣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助力建設“健康中國”,奮力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建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工作機制,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動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大力推廣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為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增光添彩。

2019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作為備戰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重磅文件,《意見》在普及冰雪運動、發展冰雪產業、實現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發展目標提供了行動指南。系列重要文件的出臺,使冰雪運動在祖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和潛力。

(三)消費升級促進冰雪市場需求旺盛

除了北京冬奧會的直接刺激,冰雪產業發展更深深扎根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沃土。隨著國內消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消費升級的浪潮也將冰雪產業這艘大船推向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2021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體育、旅游、文化消費成為重要的升級方向,冰雪產業在其中受益匪淺。

參與冰雪運動有一定門檻,從服裝器材到培訓練習,需要一定消費能力的支撐。據筆者觀察,剛入門的初級滑雪者準備全套雪服、滑雪板、滑雪杖、保護裝備、護目鏡等一整套裝備,可花費3000元到上萬元不等。據京東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冰雪運動相關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120%,其中,滑雪單板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220%,滑雪服同比增長180%,滑雪鞋訂單量同比增長200%。運動需求升溫消費熱度,正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顯示出巨大潛力空間。冰雪消費越來越火,上揚的數據背后,蘊藏著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

(四)冰雪產業投資不斷增長勢頭強勁

與火熱的市場需求相對應,這個奧運周期里,中國冰雪產業投資也迅猛增加。以細分領域為例,2017年國內建成26座特色冰雪小鎮,冰雪小鎮生態圈加速形成,到2020年冰雪小鎮數量已經超過40座。2015年全國滑雪場數量為568家,2019年這個數字達到了770家,預計2022年達到1000家。此外,全國標準滑冰場館數量也從5年前的157家增加到388家,“全國大眾冰雪季”“中國冰雪大會”等群眾性冰雪活動每年開展超過3000場,“北冰南展”戰略得以踐行。

冰雪熱同時帶來了行業的興起。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已有約6700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滑雪、滑冰、冰球、冰壺、冰雪運動、雪上運動、冰上運動,其中29%的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除滑冰場、滑雪場等冰雪運動場館設施投資外,冰雪產業投資還擴展到高速公路、高鐵、特色小鎮等領域,涉及更廣泛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近年冰雪產業投資重鎮張家口為例,2018年張家口發布了總投資達1238.8億元的20個重點產業招商項目,目前已累計引進冰雪產業項目109項,覆蓋冰雪裝備研發制造、人才教育培訓、文化旅游等多領域,建成大型滑雪場9家,高、中、初級雪道177條。大量投資的涌入,為冰雪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并為后續經營打下堅實基礎。

(五)民眾參與冰雪運動熱情日益高漲

隨著冰雪運動普及程度的提高,冰雪文化的廣泛傳播,大眾對冰雪運動的喜愛程度逐步提升,冰雪運動自發參與率也逐步提高,群眾性冰雪運動組織的大幅增加是最為明顯的佐證。根據民政部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份,我國正式注冊的各級冰雪運動社會組織共有792個,其中國家級協會8個,省級協會32個,其他冰雪運動社會組織752個,是2015年冰雪運動社會組織數量的2.89倍。曾經小眾的冰雪運動,如今已融入人們的日常健身生活,各地群眾以不同方式投身冰雪健身活動,為北京冬奧會加油鼓勁。

作為全球主要冰雪消費的有生力量,我國冰雪市場具備較大的未來發展空間,其中冰雪旅游、娛樂休閑成為消費重點。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2015年以來參與過冰雪運動的受訪群眾中,“個人自發參與”的比重最高,為92.64%。從參與“全國大眾冰雪季”的地域范圍來看,已經從2014年第一屆時的10個省市區參與,到近兩年31個省市區全部聯動,各類賽事活動覆蓋的區域超過了全國一半的地級市;參與“全國大眾冰雪季”的人員規模也從2014年的1000萬人次左右,上升到了第七屆時的近1億人次,增長了近10倍。

二、冰雪產業仍存巨大發展上升空間

近年來,我國在推廣冰雪運動方面取得不小成績,但與世界冰雪強國相比,仍存在競技水平不高、群眾參與面不廣、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發展任務艱巨。同時,冰雪產業仍面臨產品結構單一、品牌優勢不強的困境。從中國的市場體量、發展趨勢來看,還有很大的空間。今后的市場將進入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更多高精尖的技術企業和高質量的硬件、服務、培訓涌入市場是冰雪產業進一步升級發展的必然結果。

(一)冰雪配套整體水平不足

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我國東北地區開展冰雪運動基礎較好。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東北地區冰雪運動參與率高達51.74%,超過半數的東北群眾都有過上冰滑雪的經歷。其他地域特別是西部地區,由于冰場、雪場建筑規格、技術要求、成本造價較高,場地設施不足等原因,制約了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我國冰雪產業發展仍有較大空間。

細數南方地區,目前廣東雖然只有3座雪場,但是日益增長的客流量反映出市場的巨大潛力;成都市冰球運動協會介紹,成都目前已有13處冰場、20處雪場,每年近100萬人次走進冰雪場所;重慶通過舉辦各類冰雪運動項目比賽、培訓、群眾活動等,已成為冰雪運動的西部重鎮。下一步,南方冰雪場館建設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滑雪場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重慶、湖北、四川等省。其中江浙地區經濟水平較高,為室內滑雪場等新型雪場模式提供了較好的發展土壤;重慶、湖北、四川等省區則占有一定的自然條件地利,可以興建自然雪場。

(二)冰雪裝備主要依靠進口

根據《中國滑雪行業白皮書》顯示,2014年到2019年,中國滑雪裝備市場規模從32.2億元增長至117.5億元,與國外成熟先進的冰雪運動用品產業相比,國內這一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積累,也缺乏品牌化產品的支撐。以滑雪市場為例,雪板、雪鞋、雪杖等關鍵裝備的市場幾乎都被國外品牌搶占,包括國家隊在內的專業團隊也主要依靠進口品牌。近年來,多家知名外企加速布局中國冰雪賽道市場,德國奢華運動品牌BOGNER、美國加州潮流品牌VOLCOM、瑞典登山裝備品牌Kl?ttermusen、瑞士百年高端戶外品牌MAMMUT、日本戶外功能服裝品牌Goldwin、奧地利滑雪運動品牌HEAD先后宣布進入中國市場。

國家體育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我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要開發一批物美質優的大眾冰雪裝備器材和北京冬奧會亟需裝備,大幅提升供給能力,建立較為完善的綜合標準化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創建若干特色產業園區,初步形成具備高質量發展基礎的冰雪裝備器材產業體系。

(三)冰雪運動培訓基礎薄弱

大眾冰雪運動本身存在特殊性,對技術水平要求相對較高,入門存在較大的難度。例如,從大眾參與滑雪這項運動來看,初學者需要歷經系統的學習與長時間的實踐,才能夠掌握基本的滑雪技巧。但從滑雪運動開展實際情況來看,初學者所接受的教育時間有限、實踐時間較短,往往難以感受到滑雪所帶來的樂趣,自然也難以培養初學者的興趣。正是由于技術門檻過高,導致大眾冰雪運動本身的普及性較低,制約了大眾冰雪運動的發展。

《2019年中國冰雪體育行業概覽》顯示,在冰雪培訓行業中,教練員的供需矛盾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冰雪運動教練員缺口約為2萬人。在奧地利等冰雪運動發展成熟的國家,有系統的滑雪教練培訓體系,包括滑雪動作、技術、禮儀、文化以及一系列考核內容,而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大部分冰雪運動教練員并無系統學習滑雪的過程,基礎較為薄弱,在對滑雪者進行教學的短暫時間內,未能使滑雪者快速掌握滑雪知識并對滑雪運動產生興趣,導致中國滑雪運動的一次性體驗者較多,占比約為70%,滑雪運動在中國尚未實現經?;?。

冰雪運動的培養,需要從了解冰雪運動開始,逐漸熱愛滑雪,進而養成滑雪習慣,這個培育周期較長,中國大眾的冰雪運動習慣仍需市場引導?!丁皫尤齼|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明確提出,要努力滿足群眾性冰雪運動專業培訓需求,引導支持冰雪項目退役運動員從事冰雪運動教育培訓工作,加大對社會培訓機構扶持力度,利用多樣化教育資源開展冰雪運動培訓。探索開展“大眾冰雪運動專業技術培訓系列活動”,引入國際先進專業培訓課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冰雪運動參與人群提供更加豐富的技術培訓與專業服務,促進我國體育產業全方位高質量的發展。

三、關于推進冰雪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開展“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實踐,極大地推動中國冰雪運動的跨越式發展。對于世界來講,“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顯著地壯大了冰雪運動參與人群,為全球冰雪運動、冰雪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其他冰雪資源并不豐富的國家創新性地發展冰雪運動提供了中國實踐、中國方案。乘著冬奧會的東風,我國冰雪產業要立足全局,系統謀劃,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空間發展格局,豐富冰雪產業業態,推動冰雪運動與旅游、健康等相關產業互動融合,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一)從戰略高度統籌規劃冰雪運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推動冰雪運動普及貫穿始終,大力發展群眾冰雪運動,提高冰雪運動競技水平,加快冰雪產業發展,推動冬季群眾體育運動開展,增強人民體質”。推動冰雪運動發展,讓更多群眾參與進來,不僅對于提升人民群眾身體素質、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意義重大,而且對我國冰雪產業發展、經濟質量效益提高有著積極促進作用。2022年冬奧會為全國冰雪運動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們要搭乘冬奧快車,充分發揮獨特區位條件和冰雪資源優勢,推動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

《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在發展目標中指出,到2025年,中國將形成冰雪運動基礎更加堅實,普及程度大幅提升,競技實力極大提高,產業體系較為完備的冰雪運動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冰雪競技的引領作用以及冰雪產業的推動作用,從戰略高度、全局視角打造冰雪運動強國。

(二)從裝備市場助力冰雪產業發展

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積極推進引導下,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多個省份相繼出臺冰雪產業規劃文件,冰雪裝備器材產業集群化發展初具雛形。各地創新發展冰雪裝備制造業,制定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建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需求對接、資源整合,支持企業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冰雪運動產品。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等四部門發布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運動器材裝備企業,鼓勵企業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可替代進口的產品,加快中國冰雪裝備的國產化進程。有政策加持及國產品牌崛起,我國冰雪裝備將逐步國產化。

(三)從旅游經濟角度鼓勵冰雪熱潮

冬奧會的契機,帶動了冰雪產業的騰飛。在不少冰雪旅游度假地周邊,雪具租售、交通運輸業、賓館酒店、休閑餐飲、培訓業等相關服務配套行業迅速發展,帶動吃、住、行等行業消費,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曾經選擇出境游的消費者從歐洲、日韓等地區回流國內,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冰雪旅游擴容提質。

預計到2025年,中國冰雪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國內冰雪旅游收入將超1.1萬億元,冰雪旅游將成為我國冬季旅游和冰雪經濟的核心引擎。下一步,要加快發展冰雪健身休閑產業,推動冰雪旅游產業發展,促進冰雪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提供多樣化產品和服務。因此,要走融合發展之路,推進冰雪與科技、時尚、動漫、游戲結合,用現代化的旅游產品開發手段推出創新冰雪旅游產品,堅持品牌導向,利用中國超大旅游市場規模優勢,發展中國特色冰雪旅游品牌,將地方冰雪文化與旅游融合起來,追求個性化,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拉動冰雪旅游經濟發展。




?
欧美人禽猛交狂配